冲压件品质过程监控管理:
冲压车间的品质管理需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,深入开展“自工序确定”:推行“双三检”制,即线检、抽检、巡检,首件、中间件、末件必检。
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零件、生产过程中零件、然后一个零件依照《抽检作业标准书》进行检验,在生产过程中,生产线员工对冲压件外观进行目视检验,如发现异常则停止生产,联系班长或品质人员进行质量确认。
生产线班长负责冲压件质量的巡检工作,如发现异常则停止生产,联系品质人员进行质量确认。对于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零部件填写《模具维修单》,并由相关班组制定整改或防预措施。在批次尾件需在制件上标明“末件、检验日期、检验员姓名”。当冲压件品质及工艺稳定后,不必全检,转为抽检及线检来确定品质。
提升原材料利用率是冲压件降本优化较主要的途径。材料的利用程度越高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,材料的利用率越高,生产成本就越低。而要提升材料的利用率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、工艺的应用。
这种原材料降本方法,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,有选择地采用激光拼焊、摆剪、弧形落料、连续落料等工艺手段可地提升原材料的使用速率。是激光拼焊工艺,可以使零件数量减少66%,这不仅可以减少模具使用数量,也提升了原材料的利用率。
2、组合下料及废料回收。
对于侧围外板、背门外板等大件冲裁后大的块料或角形料不能再利用的,在充足考虑到工艺尺寸、材料牌号、模具结构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,对部分中小冲压件采用余料生产Ll另外,下料过程中产生余料,可采用多零件组合下料的方式,尽可能降低余料的产生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在做工艺分析的过程中,要正确规划,争取将余料的利用率达到大。
3、零件下料尺寸的优化。
企业要定期对汽车冲压件的产品及成品形状、尺寸、精度、力学性能等要素,进行系统的分析,并结合设备及模具的工艺对下料尺寸优化。例如对拉延辅助面进行调整,通过改进拉延工艺以缩减零件下料尺寸,优化材料工艺定额,提升材料利用率。
4、工序的优化。
如纵梁外板内增加板,通过工艺优化,镜像后,有一模一件调整为一模两件,材料利用率从14%提升到40%。
5、落料排样的优化。
现有工艺:横切板料再单体落料,材料利用率约为60.35%,使用连续落料减少单边后利用率提升至61.15%,提升0.8%。进一步优化落料排样,采用齿形交错排列材料利用率达68.39%,提升了8.04%。
冲模制造中的冲压工艺设计是一类典型的创新设计过程。是KBE技术的引人将是推动冲模创新设计的途径。在工件设计阶段,要对工件的加工特点进行分析,拟定模具类型、基本工艺参数,并不断选择择择工艺方案。冲模使用阶段,起先是进行产品冲压活动,然后是针对在不同使用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。在冲模制造阶段,将创额设计的方法与体系应用于冲压工艺设计过程。
是冲模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,起先是采用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,由人工完成产品图展开、工序设计与条料排样、凹模布置等工序。其次是根据零件冲压需求任意编程滑块的行程、滑块速度曲线、下死点保压时间、公称压力等,使模具加工技术具有精度不错、高寿命的特征。